今天是我在「拉闊」的最後一天。離開,是一個困難的決定。困難是因為「拉闊」是一家好公司、困難是因為 Kin 是一位好老闆、困難是因為 Perception Studio 是一個出色的團隊、困難是因為「拉闊」有一班好同事、困難是要離開安穩的生活。不捨得,但路還是得繼續行。多謝高總給我第二次機會為「拉闊」工作。
My studies, development and creations on Robotics, iPhone Apps, Andriod Apps,...etc.
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在「拉闊」的最後一天
Last day in Lakoo

今天是我在「拉闊」的最後一天。離開,是一個困難的決定。困難是因為「拉闊」是一家好公司、困難是因為 Kin 是一位好老闆、困難是因為 Perception Studio 是一個出色的團隊、困難是因為「拉闊」有一班好同事、困難是要離開安穩的生活。不捨得,但路還是得繼續行。多謝高總給我第二次機會為「拉闊」工作。
今天是我在「拉闊」的最後一天。離開,是一個困難的決定。困難是因為「拉闊」是一家好公司、困難是因為 Kin 是一位好老闆、困難是因為 Perception Studio 是一個出色的團隊、困難是因為「拉闊」有一班好同事、困難是要離開安穩的生活。不捨得,但路還是得繼續行。多謝高總給我第二次機會為「拉闊」工作。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讓 UIAutomation 幫手除錯
Learning to Use UIAutomation for Debug
今天花了點時間學習新技術,希望能在新專案中使用,那就是 UIAutomation。它是給程序員使用,旨在利用 Javascript 來控制 UIKit 物件,達至自動測試之目的。在後期製作中會出現很多除誤及修改需要處理,因此特別適合用它來做一部份測試,減輕品質管理人員的工作,亦能確保介面操作正常。
以下是部份常用的語法:target = UIATarget.localTarget(); app = target.frontMostApp(); window = app.mainWindow(); target.tap({x:160, y:240}); target.delay(2); target.setDeviceOrientation(UIA_DEVICE_ORIENTATION_LANDSCAPELEFT); target.dragFromToForDuration({x:30, y:100}, {x:130, y:50}, 1.5); target.flickFromTo({x:30, y:100}, {x:100, y:50}); var optionsView = window.images()[1]; optionsView.buttons()["OPTIONSVIEW_TAG_BUTTON_BACK"].tap(); UIALogger.logStart("Test name"); UIALogger.logPass("Test name"); UIALogger.logFail("Test name"); UIALogger.logMessage("Skip opening animation");
今天花了點時間學習新技術,希望能在新專案中使用,那就是 UIAutomation。它是給程序員使用,旨在利用 Javascript 來控制 UIKit 物件,達至自動測試之目的。在後期製作中會出現很多除誤及修改需要處理,因此特別適合用它來做一部份測試,減輕品質管理人員的工作,亦能確保介面操作正常。
以下是部份常用的語法: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在 OpenGL 下繪畫柱體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XCode 4 蟲到病
Buggy XCode 4
昨天出現的 XCode 4 問題能順利解決,今天出現的可真是不能原諒。事緣我打開另一個專案,在模擬器上跑。殊不知模擬器只出現黑屏,沒有時間欄,也沒有反應;XCode 內則說已經跑完!模擬器有問題,不緊要,真機上跑到也行。可是,真機也出現相同情況。網友 Tony 叫我先把 XCode 徹底剷除後再重新安裝。我照著做,結果如一。於是,我只好裝回 XCode 3。一切如舊,運作正常,感覺良好。希望 Apple 能盡快修正問題!
昨天出現的 XCode 4 問題能順利解決,今天出現的可真是不能原諒。事緣我打開另一個專案,在模擬器上跑。殊不知模擬器只出現黑屏,沒有時間欄,也沒有反應;XCode 內則說已經跑完!模擬器有問題,不緊要,真機上跑到也行。可是,真機也出現相同情況。網友 Tony 叫我先把 XCode 徹底剷除後再重新安裝。我照著做,結果如一。於是,我只好裝回 XCode 3。一切如舊,運作正常,感覺良好。希望 Apple 能盡快修正問題!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XCode 4 無法辨認 iPad
No provisioned iOS device is connected in XCode 4
昨晚安裝了 XCode 4。介面煥然一新,隨之而來的是 Hot Key 有部份改了,選單也改了,好不習慣。而以往設定好的項目,亦未能在真機上執行。原來在 Scheme(以往叫 Configure)內找不到真機。解決方法是要在 Project Settings 內,重新設定的 iOS Deployment Target 後,才能在 Scheme 欄中選擇真機...。
昨晚安裝了 XCode 4。介面煥然一新,隨之而來的是 Hot Key 有部份改了,選單也改了,好不習慣。而以往設定好的項目,亦未能在真機上執行。原來在 Scheme(以往叫 Configure)內找不到真機。解決方法是要在 Project Settings 內,重新設定的 iOS Deployment Target 後,才能在 Scheme 欄中選擇真機...。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設定 iTunes 中的 App 名稱及類型
Setup App Name and Genre That Shows in iTunes
有時工作上需要把 App 打包成為 IPA,方便發給同事或玩家。最常用的安裝方法就是把 IPA 拖入 iTunes 後同步。不過,若在 iTunes 查看 App 時,App 的名稱基本上會是專案的名稱(我慣常用 Main),而類型會是 Unknown Genre。實在不好看。我決定要找出修改它們的方法!
在網上很多地方都有教授修改 iTunes App 名稱的方法。主要是在 XCode 選 Project 中的 Edit Active Target,Product Name 的值便是 iTunes 中 App 的名稱。修改後生成出來的 .app 便會是新的名稱。
至於類型方面,網友大多說沒可能改,又或者是指要在 iTunes Connect 中改動。如果是 Adhoc 版本就無法改動。正如黃 Sir 黃毅力話齋「無可能只因你無能」,只要動動腦筋,便能找到辦法。原來「類型」、「版權」、「作者」等資料是獨立儲存在 iTunesMetadata.plist 中。我的做法是在 AppStore 下載一個 App(當然是選自己的啦!別人的也可以),然後 Show in Finder,把 IPA 改名為 ZIP,解壓當中的 iTunesMetadata.plist 來用。點 iTunesMetadata.plist 兩下,便能任意修改內容。改好後把 iTunesMetadata.plist 跟 iTunesArtwork 放在一起打包。把包方法可參考我的舊文「自家 App 製成 IPA 方法(二)」。
有時工作上需要把 App 打包成為 IPA,方便發給同事或玩家。最常用的安裝方法就是把 IPA 拖入 iTunes 後同步。不過,若在 iTunes 查看 App 時,App 的名稱基本上會是專案的名稱(我慣常用 Main),而類型會是 Unknown Genre。實在不好看。我決定要找出修改它們的方法!
在網上很多地方都有教授修改 iTunes App 名稱的方法。主要是在 XCode 選 Project 中的 Edit Active Target,Product Name 的值便是 iTunes 中 App 的名稱。修改後生成出來的 .app 便會是新的名稱。
至於類型方面,網友大多說沒可能改,又或者是指要在 iTunes Connect 中改動。如果是 Adhoc 版本就無法改動。正如黃 Sir 黃毅力話齋「無可能只因你無能」,只要動動腦筋,便能找到辦法。原來「類型」、「版權」、「作者」等資料是獨立儲存在 iTunesMetadata.plist 中。我的做法是在 AppStore 下載一個 App(當然是選自己的啦!別人的也可以),然後 Show in Finder,把 IPA 改名為 ZIP,解壓當中的 iTunesMetadata.plist 來用。點 iTunesMetadata.plist 兩下,便能任意修改內容。改好後把 iTunesMetadata.plist 跟 iTunesArtwork 放在一起打包。把包方法可參考我的舊文「自家 App 製成 IPA 方法(二)」。
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突破 50 個 Promotion code 的限制
Get More Than 50 Promotion Codes
上星期做了一個實驗,測試 AppStore 中的贈送功能。
我利用香港的 Apple ID 購買了 Tiny Wings,並贈送給日本的 Apple ID。
贈送時會輸入收件人的電郵地址及送禮句子。結果成功購買。收件人會收到一封電郵,點擊電郵中的 Redeem 按鈕後會打開(在 iPhone 上的)日本 AppStore 並顯示出一個贈送碼。可是當我點使用贈送碼時,卻無法下載。後來我改用香港 Apple ID 在香港的 AppStore 用同一個贈送碼,便能順利下載。
總結以上經驗,得出以下論點:
1) 只能贈送 App 給同一個 AppStore 的用戶
2) 贈送碼沒有跟收件人的 Apple ID(因只輸入了電郵地址)
3) 贈送碼能給任何人使用,只要是同一個 AppStore 便可
4) 變相能突破 50 個 Promotion code 的限制,在有需要時能用錢買 code
上星期做了一個實驗,測試 AppStore 中的贈送功能。
我利用香港的 Apple ID 購買了 Tiny Wings,並贈送給日本的 Apple ID。
贈送時會輸入收件人的電郵地址及送禮句子。結果成功購買。收件人會收到一封電郵,點擊電郵中的 Redeem 按鈕後會打開(在 iPhone 上的)日本 AppStore 並顯示出一個贈送碼。可是當我點使用贈送碼時,卻無法下載。後來我改用香港 Apple ID 在香港的 AppStore 用同一個贈送碼,便能順利下載。
總結以上經驗,得出以下論點:
1) 只能贈送 App 給同一個 AppStore 的用戶
2) 贈送碼沒有跟收件人的 Apple ID(因只輸入了電郵地址)
3) 贈送碼能給任何人使用,只要是同一個 AppStore 便可
4) 變相能突破 50 個 Promotion code 的限制,在有需要時能用錢買 code
訂閱:
文章 (Atom)